各学院,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2020年)》和《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等相关要求,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着力提高高等教育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水平, 教育部决定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于2017-2020年在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现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教高厅[2017]4号),并就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现代大学生成长的新特点、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规律,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相关专业类急需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内容为指向,以完整的实验教学项目为基础,建设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推动高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项目示范新体系,支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二、建设规划和建设方式
根据本科学科门类中专业类的当前布局和发展情况,结合高校专业类实验室建设情况和专业类实验教学信息化发展需求等因素,统筹规划到2020年认定1000项左右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具体规划见附件):
1. 2017年建设规划学科:生物科学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化工与制药类、交通运输类、核工程类、临床医学类、药学类;
2. 2018年建设规划学科: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心理学类、机械类、能源动力类、土木类、测绘类、化工与制药类、地质类、交通运输类、航天航空类、核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植物类、动物类、医学基础类、临床医学类、中医类、药学类、护理学类、教育学类;
3. 2019年建设规划学科:物理学类、化学类、电气类、土木类、航空航天类、建筑类、植物类、动物类、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医学基础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中医类、医学技术类、经济管理类、法学类、教育学类、体育学类、文学类(含新闻传播学)、历史学类、艺术学类;
4. 2020年建设规划学科:物理学类、天文学类、地理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类、地球物理学类、地质学类、力学类、仪器类、材料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水利类、轻工类、海洋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工程类、经济管理类、法学类、文学类(含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类、其他类。
本次教学项目建设采取先建设应用、 后评价认定、 持续监测评估的方式,按建设规划分年度认定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将综合考察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式与方法、实验技术与运行、实验教学团队建设与服务、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与评估等要素。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根据教育部年度建设规划,结合学校国家级、省级、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积极准备、精心组织、加大投入、重点建设,高质量完成建设工作。
2. 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应用。以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作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3.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开设创新性实验项目,推行实验室24小时开放共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4. 具体申报时间另行通知。学校年底将组织专项检查。
四、其它
联系人:杨炎,杨建波;联系电话:2182254
邮箱:jwcsdk@xmu.edu.cn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pdf
教务处
2017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