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厦门大学公共教学空间文化装饰设计及环境创意设计大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2日 00:00

各位同学

为充分发挥公共教学空间育人作用,为创造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学习环境,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联合举办厦门大学公共教学空间文化装饰设计及环境创意设计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装”教学楼·“创”厦大梦

二、设计内容

以思明校区庄汉水教学楼、嘉庚四教学楼,海韵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学楼、翔安校区1号楼、4号楼等公共教学楼建筑内部空间为载体(教室、楼口、大厅、楼梯、走廊、人流节点等)进行装饰设计。

参赛内容积极向上,体现或延伸厦门大学在长期求真、求知的风雨历程中的精神文化内涵和人文底蕴,并充分体现教学空间所在校区的学科特色。

比赛共设四类赛题:教学楼功能标识设计类、学风建设标语设计类、公共空间创意设计类、教师休息室环境设计类。每个团队可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类别参赛,可自选公共教学空间为设计载体,应适当考虑整体效果。

1. 教学楼功能标识设计类:包括但不限于楼层标识、教室引导牌、温馨提示等功能标识设计,中英文双语,设计应考虑学校建筑环境和人文特点等因素,形成系统性风格。

2. 学风建设标语设计类:分别以厦门大学“四种精神”,即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以萨本栋校长为代表的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和以王亚南校长、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为四个主题,设计原创正能量系列标语模板,同时提交一套标语文字(四个主题,每个主题不少于5条标语或更多),语言简单流畅,富有创意,具有较强的感召、励志或警示作用,中英文均可(英文需附中文翻译),每条标语需在20字以内。主要区域:教室、走廊。

3. 公共空间创意设计类:教学楼公共空间设计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公共学习空间设计、教学成果展示板等,要求方便替换内容,形成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利用和教学成果展示体系。主要区域:一层大厅、走廊等较大空间。

4. 教师休息室环境设计类: 教师休息室温馨、舒适、用心的环境设计。主要区域:公共教学楼教师休息室。可参考教师休息室参考平面图及改造前照片(附件

三、设计要求

1. 投稿团队须严守学术道德,严禁抄袭、剽窃。对盗用他人成果的作品,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评奖资格。

2. 作品请勿涉及保密内容。请投稿团队确保作品内容,文责自负。

3.凡向组委会投稿未作特殊声明者,视为已同意授权使用。组委会有权根据公共教学楼实际情况需要,使用作品或对作品进行修改。

四、作品提交要求

1. 作品形式不限,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说明、PPT、平面设计图、效果图、手绘图、实物照片或立体设计模型展现,参赛作品均需说明作品创意

2. 请扫码填写在线报名表格(厦门大学公共教学空间文化装饰设计及环境创意设计大赛报名表https://www.wjx.cn/jq/92938575.aspx)进行投稿报名。作品文件夹请命名为“投稿类型+学院+负责人姓名+学”,用压缩包打包上传至报名表,并用电子邮件附件的方式发送至邮箱metc@xmu.edu.cn,附件总大小不得超过20M,邮件主题请注明2020文化设计大赛+投稿类型+学院+负责人姓名+学。提交截止时间为2020118日。

五、参赛对象

本次活动面向厦门大学全体在校学生,个人、团队均可参与,团队参赛人数最多不超过5人。

六、时间安排

1. 1021-118日,参赛报名及作品提交

2. 11月,专家评审

3. 12月,大赛结果公布

七、奖项设置

由大赛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审阅全部参选作品,每个类别选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获奖项目可获得证书、创新学分及奖金奖励,并有机会入选学校公共教室建设,奖金具体如下:

一等奖:2000/项

二等奖:1000/项

三等奖:500/项

八、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杨老师2181627,刘老师2183506

教务处,杨老师2181651

 

附件:教师休息室参考平面图及改造前照片

附件:教师休息室参考平面图及改造前照片.pdf

 

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

2020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