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8年厦门大学教学成果获奖名单暨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名单公示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9日 00:00

  

全校各单位: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8年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闽教综〔20186号)《关于开展2018年厦门大学教学成果奖暨推荐2018年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厦大教〔201814号),经学校组织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现场评审、会议答辩评审,评审出2018年厦门大学教学成果38项,其中特等奖11项(同时推荐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4项,二等奖13项,现将名单予以公示(详见附件)。

特别说明,根据文件通知:“已获第八届校级教学成果奖但未获第八届省级教学成果奖的项目,可在吸收整合新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申报本届校级教学成果奖。但经学校评审后,成果获奖等级高于原级别的,方视为有效奖项并予公布。”经本届学校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评审,共有13项上届校级教学成果项目最终获奖等级未高于原级别,不列入本届获奖名单。

公示日期为201839日—13日,如有疑义,请向教务处或研究生院反映。

教务处 2187315yqli@xmu.edu.cn

研究生院2181497yjsy3@xmu.edu.cn

附件:2018年厦门大学教学成果获奖名单暨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名单

  

教务处 研究生院

201839


附件

2018年厦门大学教学成果获奖名单

暨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名单

序号

完成单位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

推荐

奖项

1

海洋与地球学院

以海洋特色实践教育系统培育海洋科学高素质人才

陈敏、郑爱榕、朱红梅、王德祥、张宇、刘瑞华、曾隆隆、陈明茹

校级特等奖推荐省级

2

厦门大学

一流大学内涵建设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践探索

朱水涌、计国君、郭祥群、曹文清、邬大光、吴凡、郑宏、郭建鹏

校级特等奖推荐省级

3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全国高校大数据课程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林子雨、谢怡、郑炜、曾湘祥

校级特等奖推荐省级

4

人文学院

高校艺术普及教育“出笋式”人才培养模式

李晓红、王晓红、张艾弓、杨惠玲、赵春宁、苏琼、张世宏、黄鸣奋

校级特等奖推荐省级

5

航空航天学院

递进、协同与发展的自动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王颖,吴顺祥,陶继平,邵桂芳

校级特等奖推荐省级

6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知行合一理念下的乡村营建教学创新改革

王绍森、王量量、韩洁、李苏豫、杨哲、谢火木、黄宇霞、王慧

校级特等奖推荐省级

7

管理学院

OneMBA-真正全球化的 MBA 项目

吴文华,吴翀,沈艺峰,林晓松,潘威廉,叶军

校级特等奖推荐省级

8

公共事务学院

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黄新华、陈振明、卓越、李艳霞、罗思东、邹晓兰、林艾

校级特等奖推荐省级

9

软件学院

“四位一体”创新创业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史亮、吴清锋、杨律青、姚俊峰、林坤辉、王备战、廖明宏、董槐林

校级特等奖推荐省级

10

外文学院

“一带一路”背景下多语种高端人才培养——国际化“学研赛创”模式创新与实践

张龙海、辛志英、杨信彰、杨士焯、吴光辉、方厚升、顾鸿飞、鲁京明

校级特等奖推荐省级

11

法学院

法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对接——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宋方青、何丽新、郭春镇、林秀芹、李兰英、周东平、吴旭莉、姜孝贤

校级特等奖推荐省级

12

生命科学学院

强化本科生学习兴趣的基础生物学系列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李勤喜、王勤、徐虹、王亚梅、石艳、余娴文、左正宏、张蕾

校级一等奖

13

公共事务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教材)

朱仁显、李泽彧

校级一等奖

14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通信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洪学敏、郑灵翔、施芝元、石江宏、董俊、翁君奕、逯海、周剑扬

校级一等奖

15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一流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实践

欧阳高亮、周大旺、韩家淮、吴乔、左正宏、李勤喜

校级一等奖

16

外文学院

基于网络互动机制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

江桂英、胡永洪、李素英、黄玲毅

校级一等奖

17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植根新工科建设动力源,培养电子工程专业多元化人才

董俊、施芝元、李琳、李晓潮、陈华宾、周剑扬、吴晓芳、刘舜奎

校级一等奖

18

新闻传播学院、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

部校共建机制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阎立峰、蔡小伟(省宣常务副部)、邹振东、苏俊斌、朱至刚、李展、孙慧英、迟月利

校级一等奖

19

航空航天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材)

洪永强、薛文东、颜黄苹、王一菊

校级一等奖

20

医学院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人才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薛茂强、张业、高丰光、金鑫、余丹

校级一等奖

21

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国际硕博士项目管理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牛霖琳、鲍小佳、Andrew Pua王璐航、Jaehong Kim、赵敏强、董晓芳

校级一等奖

22

数学科学学院

公共数学课程体系改革及实践

钟春平、钱建国、庄平辉、陈桂芝、刘青霞、黄荣坦、杜拴平、容志建

校级一等奖

23

教育研究院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王洪才

校级一等奖

24

药学院

多重实践促进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的研究

吴振、张晓坤、朱铉、李福男、丘鹰昆、陈全成、刘文、王秀敏

校级一等奖

25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通才教育的课程体系

徐迪、于李胜、刘雪锋、缪朝炜、黄兴孪、王宝恒、柯学

校级一等奖

26

体育教学部

以健康、快乐、幸福为宗旨,开创新时代的高校体育新局面

陈志伟、林顺英、罗文霞

校级二等奖

27

材料学院

“需求引领、产学协同”促高分子材料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许一婷、白华、袁丛辉、庄曦、曾碧榕、罗伟昂、陈国荣、戴李宗

校级二等奖

28

公共事务学院

从理论、方法到实践:《社会学概论》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易林、唐美玲、龚文娟

校级二等奖

29

人文学院

闽台节庆习俗

刘家军

校级二等奖

30

人文学院

一带一路视角下的历史学实践教学

郑振满、曲天夫、饶伟新、郑莉、刘永华

校级二等奖

31

化学化工学院

基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叶李艺、周华、车黎明

校级二等奖

32

外文学院

内容依托式教学研究及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白雪峰

校级二等奖

33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于数字化的研究生建筑设计教学

王绍森、李立新、张燕来、饶金通

校级二等奖

34

国际关系学院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谈判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陈锴

校级二等奖

35

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经济学科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训练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李嘉楠、龙小宁、赵建

校级二等奖

36

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中德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

洪永淼、李迎星、陈海强、方颖、牛霖琳、林明

校级二等奖

37

知识产权研究院

提高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学术水平教学模式探索

乔永忠

校级二等奖

38

新闻传播学院

标语的力量

林升栋、冯咏薇、陈瑞、黄合水

校级二等奖

注:二等奖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