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国际化专业建设计划”2.0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4日 00:00

各相关学院:

为进一步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学校拟开展“国际化专业建设计划”2.0项目(以下简称“国际化班”)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实施范围

本计划面向全校各专业,每年计划总规模控制在500人左右。原已立项国际化班1.0项目也需重新申报。

二、     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

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借鉴国际一流先进教学理念,大力推进高水平实质性国际合作,建立与国际对接的课程体系和先进的教学模式,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高水平国际交流机会,鼓励条件成熟的专业与世界一流大学联合建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谙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

三、     申报类型

1全英文项目。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实行全英文授课,原则上由留学回国的高水平教师或境外高水平教师承担;选用国际一流教材;通过“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等形式,与国(境)外一流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稳定的实质性合作,包括但不限于:互派联合培养、课程学习、实验室研修、科技创新实践、学术与文化交流等;推荐优秀学生到国际组织或国外企业实习;选拔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高水平机构访学交流;加强全英文教材、留学生品牌课程建设,提升留学生培养能力;积极参加专业国际认证。

2“一专多能”项目。在夯实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能力基础上,着力提升学生第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懂专业、能多语种沟通写作的国际化交叉型创新人才。主要课程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一般不少于5门;学院可以对培养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定制以专业学习为主,专业课程与非通用语种课程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其中第二外语课程模块一般不低于10学分;与使用第二外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一流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稳定的实质性合作。

3.“一精多会”项目。充分发挥我校外语教学专业特色和语言优势,培养精一门外语、会多门外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专门人才。学院可以对培养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强化多门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流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稳定的实质性合作,打造非通用语种国际交流项目。

四、     申报条件

1.   实施方案应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包括时间进度表、保障措施等)和可量化的考核指标。

2.   项目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及境外留学或长期(半年以上)教学工作经历。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有良好的专业技术及国外学习、工作背景,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能力。

3.   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教师及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工作。有国际化专业建设经验的优先考虑。

五、     项目管理

1.  实行项目制。各学院应当加强对项目的指导、管理和支持,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成效。学校每年组织专家根据项目年度报告等进行评估,对于项目执行未达到预期成效的,适当调整下一年度经费资助直至停止项目。若项目因生源不足或师资不足等原因无法正常开设,该项目可向学校申请中止,但必须按原定实施方案将已有学生培养完毕。

2.   经费支持。学校给予项目专项经费支持,经费实行年度预算,按照“额度+进度+绩效”原则管理。各学院应配套经费支持项目实施。

四、申报程序

1.   学院申报。各学院应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申报工作,对标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目标,将国际化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统筹考虑,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其中,“一专多能”项目可由专业学院与外文学院联合申报或独立申报,联合申报需明确主责学院;“一精多会”项目限报1项。

2.   学校评审。学校组织专家组评审,对拟立项的项目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报校领导审批通过后予以立项。

3.   未参加本次申报并获得立项的国际化班1.0项目不再继续支持。

请各学院将《厦门大学“国际化专业建设计划”2.0项目申报书》(附件2)电子版于114日前发送至yqli@xmu.edu.cn,纸质版一式一份,分管教学院领导签字盖章后送教务处教学科。联系人:李艳勤,2187315

 

附件 厦门大学国际化专业建设计划2.0项目申报书参考提纲.doc

 

教务处

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