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研究院):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为进一步加强本科课程建设,提高本科课程质量,经研究,学校决定实施一流课程建设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通过示范课程建设,引领广大教师按照“以学生为中心”、“强化能力培养”的要求,以现代教学理念为引领,以教学内容优化为核心,以教学模式创新为手段,以研究式教学团队发展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打造线下“金课”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二、推荐名额
2019-2021年,建设一批示范课程,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项目。
2019年度拟建设300门左右,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具体推荐指标见附件1。
三、推荐范围
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至少有1轮教育教学实践,未来三年能稳定开设。
四、推荐条件
1.课程支撑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达成,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挑战度高、难度大;教学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及时纳入科学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学习成果具有探索性和个性化特征。
2.课程主讲教师为我校全职教师,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优良、教书育人责任感强,具备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先进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3.课程教学效果明显,受到同行和学生广泛认可,有典型性和推广性,具有较强的标杆和示范作用。
4.每位课程负责人限报1门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可同时申报示范课程。
五、推荐程序
课程采取学生评议和学院推荐相结合、学校组织专家评审产生。学院在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基础上,遴选推荐示范课程,如推荐多门,应排序。学校组织专家评审,经公示无疑义并上报学校领导批准后给予立项。
六、推荐材料
各单位在充分推荐的基础,应向教务处提供如下材料:
1.《厦门大学示范课程推荐汇总表》(附件2),每个学院1份。
2.《厦门大学优秀示范课程立项书》(附件3),每门课程1份。
纸质材料请于2019年5月31日前报送至教务处教学科,电子版及签字盖章扫描版发送至jwcjxk@xmu.edu.cn。联系人:李艳勤,2187315。
七、推广示范
为了让示范课程产生更好的示范效应,各学院应积极做好示范课程的宣传和推广工作。立项后一年内,学院应组织入选课程开展一次公开课,录制一节示范课视频(45分钟,主讲教师须为课程负责人),提供一份与视频对应的教学设计(约3000字)及教学演示PPT、学生典型作业1-3份、课程考核材料(含课程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学生感想1-3份等。学校将组织编写典型案例集,开展相应的经验交流活动,并以适当形式予以宣传推广。
八、项目管理
为配合学院做好课程建设工作,教师发展中心将组织开展专家讲座、教学沙龙、教学咨询等活动,建立“磨课、展课、辩课”机制,学院应当组织课程积极参与。
为保证课程建设质量,学校按照2万元/门标准预拨建设经费,各学院应给予政策、人员、经费等配套支持。对于建设质量达标的课程,将授予“示范课程”荣誉称号。对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课程,学校将按照3万元/门标准追加建设经费;正式获得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双万计划”荣誉称号的,学校将另行奖励。对于未按要求建设的课程,将扣回建设经费。对于未按要求组织推荐和建设课程的学院,将扣减学院绩效。
开展示范课程建设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各单位务必充分认识示范课程推荐、评选和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充分酝酿、认真推荐,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示范课程,带动本科课程质量整体提升,打造一流本科课程体系。
附件:
附件1 厦门大学示范课程推荐指标表.docx
附件2 厦门大学示范课程推荐汇总表.xls
附件3 厦门大学优秀示范课程立项书.docx
厦门大学
2019年5月17日